|
|
![]() |
当前位置:
辽宁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 专题专栏 > 市县后勤
辽宁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 专题专栏 > 市县后勤
构建赋能型人才标准化体系 推动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
来源:辽宁机关事务 时间:2021年06月02日
构建赋能型人才标准化体系
推动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
(盘锦市市直机关综合事务中心 赵亚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大力推进机关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靠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职工队伍来实现。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原因,基层机关事务工作队伍素质不高,面对复杂的机关事务工作,普遍存在不想干、不会干、干不好和凭经验、凭心情、凭感觉工作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面对这些问题,盘锦市围绕机关事务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通过思维赋能、理念赋能、方法赋能、文化赋能,打出了人才培养组合拳,构建了赋能型人才标准化体系,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为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思维赋能
思维是行动的先导,解决好人的思维认识问题,就是解决好方向和动力问题。我们着力在机关事务实践中强化思维赋能,真正解放思想,让干部在思维意识上实现统一。其主要内容是在长期机关事务标准化探索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出标准化思维的内涵,形成以“坚持一个目标(大家都满意),做好两个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三个闭环(简单、好用、降本增效)”为基础的标准思维体系。干部职工在长期的工作活动中自发学习运用,在认知和行动上实现统一,真正实现了团队的有效对接,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标准化思维的广泛传播,对人才培养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通过潜移默化地影响,极大缩减了新人工作的适应周期,成 为除了初任培训外,新人适应工作的重要补充内容。赋能思 维要重视实践,比如我们强调机关事务标准来源于实践,体现在人才赋能中则是着重培养干部职工注重反复演练和调查研究的思维。在大型活动的会场,无论是车辆行驶路径、停放标准,还是会场布置、会议流程,甚至包括会议室到卫生间的步数、时间,都务求精准精确。通过反复的演练不仅能够确保重要事件和重要时间的协调同步,更能在重复性的工作中发现解决影响活动高质量举办的各种问题,从而达 到万无一失。还比如,我们着重培养干部职工简单的思维,要求各项工作标准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以简驭繁。因为机关事务标准的确定,要考虑大多数人能够执行落实,要充分考虑受众的整体受教育水平,标准划定的繁琐复杂不易大家理 解掌握,就更别说有效落实。因此我们以制定“小人书”(图文)的方式,将通过大家普遍认可的最佳效果固化为标准,培养干部职工制定、执行标准务求简单的思维,大大提升了标准的落实力。通过持续不断进行思维赋能,切实改变了干部职工特别是基层员工普遍存在的靠经验、凭感觉工作的习惯,形成了上下贯通、同频共振的工作氛围,实现了组织运行效率的巨大提升。与此同时,我中心坚持刀刃向内的人才晋升改革,破除看资历、搞均衡的老旧思维,打造唯能力、凭成绩的新思维,大力挖掘培养优秀年轻干部,重塑干部队伍结构,充分释放改革的人才红利,让想干事的人有舞台,真正畅通晋升渠道,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实现能者上,庸者下,人位相适,相得益彰。目前,机关中层以上干部85年后出生占比 73%,机关事务队伍干部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 干部队伍年轻化,保障了机关工作热情,提升了机关工作效能,但由于缺少历练,工作中往往不能尽善尽美,在解决复 杂问题上尤为突出。为此,机关党组坚持加强干部职工多岗 位实践历练,重点培养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调查研究能力和抓落实能力。2020年,先后选派机关8名年轻干部到县区任职,促进大家重实践、学业务、长才干、增动力。同时在政通集团启动实践岗位干部轮换聘任工作,结合机关事务工 作实践和企业发展规划,对集团内部组织架构进行改革,整 合物业公司,设立企划部等,把优秀年轻干部送到重要岗位实践锻炼,让能者有其位。
理念赋能
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 理念赋能的目的是进一步让干部职工有目标,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机关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比如,国家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将创新放在核心地位,盘锦机关事务十四五规划也提出坚持创新的基本原则,而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机关事务工作创新更要激发全体干部的主动性,鼓励干部以创新的工作理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着力营造百家争鸣的创新氛围。比如,我们对公务接待工作的要求不单单是按照标准,不超规格地完成任务,而是赋能创新理念、开放理念,培养大家要站在对外开放、体现接待餐饮文化的高度对待这一项工作。为此,我们利用本地食材创造出极具盘锦文化特色的辽河口渔家菜,辽河鲜鱼汤、河豚鱼锅、麻辣小河蟹等菜肴和展现红滩绿苇滩涂文化的桌芯、餐具,给盘锦接待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得到了接待对象的一致好评。还比如,创新氛围的营造离不开人才选拔培养模式的创新。在机关事务工作“一体两翼”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盘锦市级机关综合事务中心积极探索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预测产业人才需求,建立起全面、精准、科学的多层次人才调剂的动态信息服务和检测平台。拓宽人才引进和使用渠道,吸引社会上的互联网从业专家,采用委培代培的方式手把手对机关事务数字化改革涉及到的音响师、网络调试员、ERP系统维护员等职业进行专业化教学培训,边学边练、边干边教,有效解决了数字化人才缺失的问题。赋能开放共享理念。“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唯有把干部培养放在全行业全国的高度去谋划,才能保证人才素养始 终处于行业前列。为此我中心积极向外传播理论经验和方法,建成首个全国机关事务标准化培训实践基地,首个全省标准化培训实践基地,首个盘锦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现场教学基地,可承接全国机关事务系统与此交流标准化知识、理论,进行学术实践交流,推进标准化科学决策,为培训对象提供标准化的实践培训和检验。同时依托盘锦市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实践成果,面向各界吸引专家学者赴到盘锦进行标准化学术、实践交流研究,解决人才培养不出户、标准建设不共享的问题。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成立盘锦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现场教学点,承担省委党校、市委党校和其他域外各类培训、实践教学任务。目前正逐步建立健全实践基地各项规章制度,丰富完善培训实践方案,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储备培训队伍人才师资力量,为前来培训的学员提供实操性强、针对性强、高质量的精准培训。3个基地的建成不仅大大拓宽了专业干部人才的培养渠道,更能够克服行政区划思维,在“一盘棋”思维下制定人才导流和配置政策,形成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机关事务专业人才学习交流提升的良好氛围,并增强干部学习的紧迫感,从而实现标准化理念传播与人才队伍培养的双赢。
方法赋能
通过方法赋能提升干部职工能力素质,是让普通人才逐步成长为专业型人才、复合型人才、赋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其核心是让干部从单一维度的抓执行到具备行业技能的专业化,再到懂管理的综合化,最后达到能给其他人培训教学的赋能化重要转变。为此,在2020年我们先后开展以“构建标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标准化2.0”“标准文化”等为主题的培训座谈会共计72场次、288课时。政通集团针对基层员工方法赋能也先后进行培训177次,标准化考核66次。针对标准化落地落实等问题,开展“去中梗阻”专项活动,机关全体人员和政通集团中层以上干部逐个上台讲标准化课件,大家打分评价,讲课成绩纳入绩效考评,物业、食 堂等基层工作人员也通过“传帮带”方式,成立培训专班,达到培训全覆盖。与此同时,针对不同岗位工作特点,积极开展“弘扬劳模精神”主题员工技能大赛和厨师技能大赛等活动,针对商务服务、物业管理、工程建设等机关事务一线 工作,先后组织141次专业培训。在政通一线工作过的员工,共有261人获得相关职能资格和技能等级,更有考取企业一级人力资源师和中级会计师证的优秀员工不断涌现。这些手段和方法,极大地推动了广大职工从单一劳动到专业型人才 的转变,为机关事务工作培育了一大批懂业务、能力强的职工队伍。在此基础上,我们也着力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并向外输出赋能型人才。做好人才梯队建设,注重创新型人才的挖掘、优化配置。对现有及拟引进人才进行系统科学分类,从德才、能力、实绩、贡献等方面考察人才,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和方式,健全人才评价聘用、服务和管理内容。特别是,充分发挥干部职工队伍内生动力,让执行标准好、技能本领强的人去抓管理,在带队伍中提升综合素质。比如说,我们通过赋能型人才标准化建设,让原政府接待办转企改制的上访职工共计20余人在一号食堂工作,并把他们逐步培养成了一支专业化、复合型的餐饮保障队伍。一开始,不懂标准、不贯彻标准是这批职工的普遍状态,但是我们看到并用好这批人身上懂接待、懂餐饮的亮点,把他们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手把手教这些人标准化的工作方法,给他们机会和平台展示自己工作中的成绩,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标准化体系建设中来,现在这支队伍已经成为行业的标杆。而有这么大的转变正是源于人才培养方法上的赋能,有些员工不懂标准化,也不执行标准,多次和组织提出执行标准能有什么好处。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就把标准化关于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原则耐心解释给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坚持简单的思维,告诉他们机关事务成本体现在人、财、物、时间四个维度,而有效的执行标准,就会节约人力、财力、物料、时间。剩下的结余,如果你是管理者,那么就可以自行支配人、财、物资源;如果你是执行者,那么干活剩下的时间你也可以自行支配。正是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培训,完成了让这些员工从不理解、不配合到自己主动执行、制定标准的转变。现在在全中心的标准化座谈会上,不管是发豆芽的大姐、还是烹饪间的大叔,都主动上台讲自己的工作,分享自己的标准。一号食堂的经理张洪艳,也从一名带头上访户摇身变成了全市劳动模范,一号食堂也被评为中国好 食堂。在她的带领下,一号食堂的员工不仅成为贯彻执行标准化的排头兵,更能够给别人讲课培训,成为了全国机关事务标准化培训基地的首批教师。方法赋能,真正体现了人尽 其才,让普通人做到了从专业型到复合型、赋能型人才的转变。
推动文化赋能
基层机关事务管理系统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不自信的问题,究其根本,是文化赋能的缺位,少了文化就少了自信,影响了士气,最终影响到机关事务的高质量发展。因此,人才的选用和培育必须强化文化建设,通过凝聚机关的精神与价值观,突出对人才的合理使用与关心关爱,打造拴心留人的文化氛围,提升干部对机关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凝聚自信。为此,我们以文化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干部交流,提升工作水平,强化机关事务工作的影响力。通过标准化培训座谈会,让干部了解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强化工作成绩的激励。比如,在 2019 年中心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从领导班子到基层员工,大家充分表达了对新时代机关事务文化暨标准文化的看法,一致认为机关事务工作不能坐而论道,而是应该在实践中去研究、去总结、去提升。不能因为文化建设而搞形式主义,而是要在实践中提炼出让大家始终坚守的文化理念并使之薪火相传,并通过与会每个人的发言,总结出盘锦机关事务“崇尚实践、崇尚创新、崇尚实干、崇尚标准”精神气质;“坚持标准来源于实践,坚持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坚持各方都满意”价值观;“政事通达、人心和顺”使命;“持续做行业的引领者”愿景的文化框架。这个缩影奠定了人才培养与文化赋能之间的必要联系,大大凝聚了人才以文化筑灵魂、谋发展的力量。与此同时,中心始终坚持机关事务文化建设中的政治核心,发挥党支部的关心关怀作用,在基层设立党小组,定期召开党群同志恳谈会,以党建促发展,用党建强业务,把党的教育贯穿到干部培养和关心关爱中。比如,在落实基层人员包括临时工待遇方面也,除了劳动法要求的保障以外,主动为基层一线人员购买补充保险,规避 其承担的工作风险。2020年,共有2名困难职工因工伤离开工作岗位,保险的理赔让这两个家庭得以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同时党组牵头开展募捐活动,真正把关心关爱送到每一位职工心中。此外,我们还通过表彰标准化建设中的模范标兵,开展岗位练兵及扶贫济困等手段,营造党群同心的文化氛围,干部职工精神面貌和文明素养明显提升,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文化认同感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创新创造力,进一步凝聚起建设美好岗位的共识,真正构建起新时代机关事务干部职工队伍的文化自信。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
|